首页 >  资讯 >  >  正文

教学讲座 ||| 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结构不良问题的策略_每日热议

2023-06-16 09:35:54 来源:个人图书馆-当以读书通世事

【摘 要】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对于地理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实践能力。本文先对结构不良问题进行基本解释,同时对教学中的结构不良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应用结构不良问题的相应策略,希望可以给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帮助同仁更好地解决相关的教学问题。

在日常地理课程中,教师常问的、试卷中常考的问题往往是记忆性的题目或者是从课本内容中提炼出来的内容。但是,从新课改教学目标来看,这样答案固定的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所以,笔者认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设计一些结构不良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事件联系在一起,从而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资料图】

一、结构不良问题的含义

问题的初始、中间和目标状态的集合称为问题空间。根据问题空间,研究者把问题划分为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而结构不良问题是三个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或至少一个不明确所形成的问题。由于地理课程中的结构不良问题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地理课程中的结构不良问题不需要完全具备上述特征,而只需要题目中的某一方面或部分内容具有结构不良的特征。

二、应用结构不良问题的策略

(一)创设能激发兴趣的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自多个方面,但是论起内在动力,还是兴趣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学生学习的第一步往往是对没有见过的地理现象和事物充满好奇心,想要进行探究。因此,教师研究结构不良问题的设计时,就要创设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的地理学习情境,然后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设置一系列充满悬念、引人入胜的问题,进而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效果[1]。

如教学“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时,教师先通过播放短视频的方式来创设课本内容中的情境——广州佛山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准备在智利卡萨布兰卡投资建设一家白葡萄酒庄园,让学生对葡萄种植地的自然环境、产品运往中国的路线安排等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发现洋流在运输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于是,教师就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讨论,如这个项目被洋流影响体现在哪些环节、是哪些洋流产生了这样的影响、怎样才能产生这种影响等。这些问题需要学生运用学习到的或准备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解答。另外,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如果给定的条件不明显、不清晰,目标也不确定,那么不仅会让学生不清楚使用哪些原理解决疑问,还会让学生产生很多困惑与问题,出现很多的争论。而上文中这个案例来源于日常生活,学生感到亲切,就会容易被带入其中,因此,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比以往更加浓厚,探索的欲望也会更加强烈。

(二)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

在诸多地理学科素养中,地理思维是核心。在地理课程学习中,只有学生学会用系统的、综合的地理思维去思考地理问题,他们才能创造性地解决地理问题。一旦学生拥有了这样的能力,他们也就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素养。在解决结构不良问题时,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地理情境多角度地进行分析,还要让学生考虑多种可能、提出多种方法来解决地理问题,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地理思维的系统性、灵活性、深刻性、创造性[2]。

如教学“农业区位”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情境:小黄在7月去泸沽湖旅游,发现这里有成片的苹果园,并且产果量大,果质优良。这使他感到非常惊奇,他一直以为苹果是在北方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才会有的水果,南方并没有大面积的分布。他查阅材料发现,南方的云贵高原特别是以昭通为中心的一带,居然是我国苹果的一个重要产区。2010年起,苹果取代粮食成为昭通主要农产品,苹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在不断上升。根据这个情境案例,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以下问题,如为什么昭通的地理条件适宜种苹果;为什么昭通苹果种植规模现在还在不断扩大;这样会出现什么问题等。学生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这个案例是从日常生活中的苹果出发,所以对此既新奇又有疑问。而且教师提出的问题中,有一部分问题的条件不充分,解决问题时需要运用哪些原理,需要采用什么方法,都是不明确的,问题的结论更是让人难以猜测。

所以,要解决上述问题,学生必须拥有创新思维,从地理位置的分布、地理特征的差异、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人地关系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化思考。由此可见,教师通过设置结构不良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关注解答问题的思维过程,有效训练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

(三)课程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地理实践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行动意识,锻炼学生的行动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地理实践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仔细、认真地观察和发现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他们认识到人类和地理环境是相互作用的;还可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特别是对于地理环境的保护意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还要让课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在真实地理情境的交流中培养他们的地理实践力[2]。

如在教学“自然灾害防治”时,教师可先给学生布置任务“某地常常受到洪涝灾害,学生需要通过收集材料为该地选择最佳的避险点制定一个方案”。面对这个任务,学生需要思考收集哪些主要资料、避险地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哪些因素、方案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哪些因素等。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主动探究,这样能够提升他们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地理实践力。

总之,教师要掌握地理结构不良问题的内涵,激发学生地理探究的兴趣、提升学生地理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教师还要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与成绩,又可以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參考文献】

[1]闫忠华,张立峰.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下设计问题的策略[J].现代交际,2019(6).

[2]程益贵.地理教学中的结构不良问题及其设计[J].地理教学,2019(3).

标签: